今天历史百科小编为大家带来明世宗为什么不怕自己的权力被内阁架空,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当中,宰相绝对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有的宰相甚至可以直接干预皇帝的废立,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变成谋朝篡位的权臣。
所以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废除了宰相,而在明成祖朱棣时期又设立的内阁,帮助皇帝处理政务,最后内阁的权势也日益加重,内阁首辅最后与以往的宰相没有多大差别,有宰相之权而无宰相之名。
特别是在明世宗嘉靖年间,内阁的权力大大提高,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也往往由内阁处理,那么明世宗为何会大幅度的提升内阁权力?不怕被内阁所架空,这背后隐藏着怎么样的权谋之术。
一:权力真空,内阁的由来
1:朱元璋废除丞相,明成祖建立内阁
朱元璋在夺取天下,建立明朝之后,深感与前朝宰相多和皇权对抗,特别是发生了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废除了延续了千年之久的宰相制度。
据《明史》当中记载称:"其官有丞相、平章、左右丞、参政,而吏、户、礼、兵、刑、工六尚书为曹官。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
这样一来虽然增强了皇权,但是每天皇帝处理的事物也极其之多,为了朱元璋的继任者明成祖朱棣,为了减轻皇帝的负担,特意设立一个带有顾问性质的机构——内阁,协助皇帝处理国事,内阁制度登上历史舞台。
2:位卑言轻的明朝内阁
在内阁诞生的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内阁的地位和处境相当尴尬,内阁在很多事情就像一个临时的机构,在皇帝有需要的时候才会召见内阁大臣。
据《明会典》当中记载当时内阁的尴尬处境称:""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
由此可见内阁更像是是皇帝的私人秘书,而且当时内阁大臣的品级也不高,完全没有后期般权倾天下的态势,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特别是在明世宗时期,内阁制度得到了完善,内阁大臣的权力也得到了加强,成为了凌驾于六部之上的机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明世宗是如何加强内阁权力的。
二:内阁制度的完善,明世宗放权内阁
1:明世宗时期的内阁掌握了一定的决策权
从上面的叙述可知,在内阁设立之初是没有决策权的,仅仅是充当皇帝的私人顾问,但是到了明朝中期这一现象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内阁拥有了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时称之为"票拟权"。
据《明史》当中记载明孝宗时期的内阁称:"初或有从有不从,既乃益见信,所奏请无不纳,呼为先生而不名",到了明世宗时期不仅仅没有削弱内阁的这个权力,还加强了内阁的票拟权力,使得明朝内阁的底气日益充足。
2:可以选举九卿大臣,推举朝臣
明世宗时期除了进一步加强当时内阁的决策权力之外,还使得当时的内阁大臣拥有了推举九卿官员的权力。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当中君王最忌讳的事情之一就是官员结党营私,而相互推举官员就是造成结党营私的原因之一,在内阁成立之初,内阁大臣的权力受到了严重的限制,然而到了嘉靖时期,内阁大臣居然拥有了推举九卿大臣的权力,这在明朝是不可思议的存在。
据《明实录》当中记载称:""臣惟皇上欲宣德化,必自近始。......今内阁择其人焉,责之以择九卿......"由此可见,内阁的在一定程度是拥有了人事权力。
3:提升内阁大臣的朝廷地位
最后明世宗还对内阁大臣的地位进行了大幅度的提升,在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之时,内阁大臣的地位普遍不高,因为更多时候只是充当皇帝顾问的角色。
据《明史》当中记载明成祖时期的内阁品级称:"因各赐五品服,命七人命妇朝皇后于柔仪殿,后劳赐备至。又以立春日赐缙等金绮衣,与尚书埒。"而到了明世宗时期,内阁大臣的品级大多数是一二品的高官,而且那时期的内阁拥有了凌驾于六部之上的权力与地位,这是从来没有过的现象。
内阁在明世宗时期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可以和皇权抗争的庞然大物,而为何作为皇帝的明世宗会一手缔造出一个威胁皇权的庞然大物?他提升内阁权力的动机又何在呢?
三:明世宗为何要提升内阁权力
1:内阁虽有实权,但无法真正的威胁皇权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明世宗为何会肆无忌惮的加强内阁权力的原因。首先,明朝时期的内阁,虽然在经过明世宗的一系列强化后,和从前的宰相在权力上没有多大的差别,但是内阁和宰相制度依旧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
丞相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国家法定的政治制度,因此丞相可以合理合法的掌握着行政大权,就连皇帝也不能轻易先更换丞相,但是明朝的内阁制度就显然没有这一个特点。
首先明朝的内阁制度始终没有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法定的政治制度,内阁制度在明朝本质上就是一个皇帝临时设立的机构,内阁的权力也来自皇帝个人,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明朝时期的内阁既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他的权力也相应的来着皇帝,所以内阁在制度上不存在威胁皇权的因素在其中。
以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为例,在位时期和皇帝俨然无二,但是死后作为权臣的张居正却迅速遭到了清算。据《明史》当中记载称:"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所以说明世宗才敢放心的提升内阁的权力。
2:明世宗作为外藩王入京,又和朝臣决裂
为何偏偏是在明世宗时期内阁手中的权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其中又和明世宗登基之初的尴尬地位有着密切关联。首先明世宗之前的皇帝明武宗暴毙身亡,没有留下子嗣,而明世宗作为幸运儿被选为大明帝国的继承人。
据《明史》当中记载称:":丙寅,武宗崩,无嗣,慈寿皇太后与大学士杨廷和定策,……大学士梁储,定国公徐光祚,驸马都尉崔元,礼部尚书毛澄,以遗诏迎王于兴邸。"作为藩王儒家京为皇帝的明世宗在朝廷当中毫无根基,要培养属于自己的势力,内阁是不二人选,自然又要给与内阁一定的权力。
最重要的是在明世宗入京之初,就和当时的朝臣闹得不可开交,史称"大礼议"事件。当时明世宗执意不肯改换父母,和当时的朝臣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
据《西园杂记》当中记载事件的冰山一角称":朱厚熜又想去掉"本生"二字,再次引起轩然大波,群臣跪伏于左顺门,撼门大哭,一时"声震阙庭"双方陷入了矛盾之中,但是国家大事不等人,因此内阁权力的加强,让政务得以顺利处理就成为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3:明世宗中后期无心朝政,需要提升内阁权力维持国家运转
最后明世宗提升内阁权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维持明王朝国家政权机器正常运转的需要。在明世宗继位之初,的确是兢兢业业,将大明王朝的事业打理得井井有条,被当时的人称之为中兴之主。
据《明世宗实录》当中记载评价称:"神圣不世出之主";"躬秉圣资, 出抚兴运, 铲奸剔蠹, 丕举王纲, 肇修人纪。"但是到了后期,明世宗就开始懈怠朝政。
明世宗在晚年的时候迷信长生不老,信奉道教,曾经创下二十年不上朝的惊人记录,对于国家大事业采取了消极怠工的态度。
在这种情况之前,明世宗也深深的认识到如果一味的消极怠工,明王朝的统治就极有可能走向混乱,乃至是灭亡,维持内阁的作用就变得异常重要,所以明世宗会采取提升内阁力的这一个举措来幕后操作国家大事的方法。
四:结语
明世宗时期是明朝内阁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明朝内阁权力也是在明世宗时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其原因不外乎在于内阁对于皇帝而言是可以完全掌握的,加之明世宗继位的特殊性和与朝臣恶劣的关系,都需要提升内阁的权力,最后明世宗在中后期表现出来的消极怠工、痴迷长生、不理国事的行为都促使内阁权力的进一步加强。
免责声明:www.yesbaike.com只负责收集整本,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66092.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